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亦称“植物染”。说起植物染色,可谓是历史悠久,而在植物染色之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使用矿石进行染色。
矿石染色有多早?旧石器时代就已使用!数万年前的人类就有如此智慧,不得不感慨于古人的伟大。正是因为开拓者的勇于探索,才有了现在传承千年甚至万年的百花齐放。
一、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
二、新石器时代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红色的赤铁矿(Fe2o3)和黑色的磁铁矿(Fe3o4)等五颜六色的矿物质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
赤铁矿石而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在中国陕西临潼五千多年前的姜搴遗址中,曾发掘出一块盖着石盖的石砚,掀开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砚旁有数块黑色颜料以及灰色陶质水杯,一共五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绘工具。可见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涂色前须把矿物质粉碎、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等就越好。
三、夏商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例如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在轩辕黄帝时代,人们已用草木之汁染色制衣。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在夏代,我国先民就已使用蓝草进行染色,并且进行人工种植,掌握了蓝草的生长规律。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这种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草木染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荩草、黄柏等。在诗经中“绿衣黄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阳”“君子不以绀緅饰”“载玄载黄”这些词句表明这些色彩在当时社会普遍流行。
《周礼.地官.司徒》掌染条下注曰:“染草蓝蒨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蒨以染赤,象斗染黑。《荀子.劝学篇》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就是讲用蓝草制成的靛蓝可以染出更青的颜色来。这些文献都记载着古代草木染植物与染色在那些年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另外,还有一些出土文物表明周代时已经创造出了套染,即将织物分几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种或多种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内,从而得到某一颜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它各种新的颜色。《考工记》有“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的记载,指的就是这种方法。
意思是:三次进入红色染料为纁(深红色),再在黑色染料中浸染二次为緅(带红光的浅黑色),继续浸染二次则为缁(深黑色)。这种多次浸染的套色法,直到近代我国染色手工业还多有沿用。
文中部分文字参考自网络,资源仅供参考,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