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驾车要考驾照吗,古代又有哪些应遵

白癜风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515/4173945.html

考驾照是现代人的噩梦之一,当拿到驾驶证的那一刻,甚至有超过了考上大学的喜悦。古人驾驶的“车”是牲力驱动的车,但是驾驶在任何时代都是一项事关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大事,古代的司机是怎么上岗的呢?他们在交通中又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上图_商代战车的结构图

上图_商代战车的平铺结构图

一、车的起源

车的起源很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轩辕氏,齐思和在《古史辨》中汇总黄帝时代的发明时,因轩、辕两字都与车有关,就将发明车子的贡献归于轩辕氏。不过传说时代缺乏考古学证据,说服力有限。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掘收获完整的马车实物遗迹最早见于殷墟文化,同时甲骨文中有大量与车有关的文字,说明商周时期马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相当普遍。

商周时期的马车已经相当成熟,从侧面证明在此之前一定出现过车的雏形,历朝历代在探讨最早的造车人时有多种说法,战国的文献《世本·作篇》中提出“奚仲作车”,并有同时代多种典籍为旁证,普遍认同奚仲应为夏禹时人。此外还有夏禹、皇帝、伏羲造车的说法,更像是人们将功绩集中于时代领袖的身上,有“圣人造物”观的成分在。

上图_古代大量与车有关的文字

在西周时期,车还是相当稀罕,马车往往作为奢侈品随葬于王公贵族的高等级墓葬中,彰显着身份与地位。此时车辆制作困难,马车多用于行军打仗,作为战争的“必杀技”。驾车主要指的是驾驶战车进行进攻、防御,合作完成排兵布阵,因此驾车一定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考核,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固定的驾照考核制度。

西周的战车由车辕、车厢、车轮组成,车前还有供士兵站立、瞭望敌情的车轼,即《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

上图_西周战车复原图

二、马车与“御人”

到了封建社会初期,车不再仅仅用于战争,而是演变为重要的社会生活工具。《周礼》中有六艺的说法,“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驾车是古代男子的必备技能之一,驾车的人被称为“御人”。

春秋时代有专门“五御(驭)”作为考核驾车技术的标准,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上图_古代马车的鸣、鸾

“鸣、鸾”是装饰在车厢和车辕上的铃铛,在驾驶时只有保证稳定、匀速,铃铛发出“乐音”才能证明技艺高超,如果铃音节奏混乱、嘈杂,则说明御人不合格。

“水曲”是弯折的水流,沿着河道的弯曲程度驾驶要兼顾灵活与稳定,相当于S弯道的考核。

“过君表”要求安全通过放置障碍物的门道,车头与障碍物仅隔五寸,考验御人的估算、预判能力与准确驾驶。

“交衢”相当于交叉路口,“舞”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一项考核的难度,类似于练车时跑圈,驾驶车辆长距离行驶并控制拐弯。

“逐禽左”是在赶车的同时追赶禽兽,考察驾车射杀的能力,从而训练“御人”作为战士的后备力量,供紧缺战车驾驶员时调配。

上图_孔子出行所乘坐的牛车

春秋时期的驾照考核还是十分有难度的,每一项都能对应到今天的驾照考试,而且还有更复杂的项目,对御人的技术与胆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列子》中造父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本来驱驾六匹马就很不容易,造父还能使二十四只马蹄错落有节。

秦汉以后,在战场上马车被更为灵活的骑兵所取代,而马匹昂贵,驾驭马车逐渐作为贵族们的体育运动,他们讲究良驹的颜色和品种,并建造华丽的车厢,进行紧张刺激的比赛。两汉魏晋期间,文人墨客则流行驾车出游,车厢中装备美食、美酒,像是房车自驾游的先祖。

上图_东汉君车出行图

马车退出历史舞台后,牛车、驴车成本低且运行平稳,在民间使用更为广泛,隋唐之后已经难见马车。

秦朝《除吏律》中明令规定,如果御人四次驾考没有合格,就会被失去考试资格,并且还要罚做四年徭役。唐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驾照”,《唐律》要求驾驶员持证上岗,驴车载人、载货量较少驾驶要求略低一些,牛车则相当于重型车了。

上图_秦朝的战车

三、古代的交通规则

得到驾照的御人,在上路行驶时也要遵守严格的“交通法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交通规则概念的国家之一,历朝历代的法律中都有详细的交通规则。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三门是王城外的三个门,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的门行驶。这是我国交通史上有关道路分流最早记载,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安全意识。

还有专人充当交警,在城内街道上游走呼叫,维持行人交通秩序。唐朝刘所著《隋唐嘉话》中,提到了“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这一规定由初唐中书令马周倡导,表明已经上升到了规范行走来去有别的高度。不过来去分流主要是施行于进出城的身份盘查,为了方便守城将士提高检查效率、减少纰漏,在城内的道路上并未推广。

上图_李泌出山图中的牛车

控制驾驶速度是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条款,因此古代交通法规对超速行为也非常重视。唐朝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街道上已有川流不息之感,《唐律》规定,任何人不能无故在街道中快速驾车,违反者将要接受荆条鞭打的处罚;造成人员伤亡还要交罚款。不过这一律令也包含着人文关怀,如果事出有因,如有公文传递、朝政急事、求医等正当理由则可得到原谅。

唐太宗还颁布了专门管理交通事务的文书《仪制令》,其中规定了礼让顺序“凡行路街巷,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宋太宗年间,大理寺正上书要求将这一礼让规定在两京诸州要道处刻榜,作为“四避诀”公布给众人。

上图_唐代的马车摆件

四、结语

古代的驾驶考核并不容易,因为驾车的核心是驾驭牲畜、驱动车厢,牲畜具有多变性,比机器更难操控。驾驶畜力车上路也要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对其他车辆和行人负责,现代的一些交通法规都能在古代找到其渊源,说明古今人们都相当重视安全驾驶的问题。

无论在哪个时代,驾驶员都要谨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文:陈纳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贵族体育运动“驭车”探究》王保宏

《中国古舆服论丛》孙机

《奚仲作车与中国马车的起源》杜勇

《论中国古代马车的渊源》郑若葵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