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说的三恶是指什么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前章云古今三疾之不同,此章言三恶。

一是恶紫之夺朱也。说者皆以“紫是闲色,朱是正色”,以为间色夺正色的地位。从五行概念说,有五方、五色、五律相配的概念,此为证。据载,鲁桓公、齐桓公都喜欢紫色,慢慢地紫色取代了红色的位置成为流行色。

每个人对颜色都有个人喜好,喜欢什么颜色都是无可厚非的,不独今日如此,孔子时代亦然,但本章孔子说厌恶紫色代替了朱色,显然不是一般的个人喜好,而是有关国家大政方针之属。

论语里关于颜色,还有一处记载:君子不以绀緅(gàn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君子不把玄色纁色来作衣领与袖之边。不把红色紫色做日常私居之服。)两处结合起来看,一般人或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着衣用色,但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有一定官位、职务的人着衣用色就不能随便。

《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白话译文:“绘画的事,调配五色。象征东方叫做青色,象征南方叫做赤色,象征西方叫做白色,象征北方叫做黑色,象征天叫做玄色,象征地叫做黄色。青与白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赤与黑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玄与黄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青色与赤色相配叫做文,赤色与白色相配叫做章,白色与黑色相配叫做黼,黑色与青色相配叫做黻,五彩具备叫做绣。画土地用黄色,它的形象画作四方形。画天依照四季的变化用色。画火用圆环作为象征,画山用獐作为象征,画水用龙作为象征,还画有鸟、兽、蛇等。调配好象征四季的五色的着色部位以使色彩鲜明,叫做技巧。凡绘画,最后才着白色。)周礼是儒家六经之一,周礼在当时具有法的效应。

皇侃为论语作注:“侃案,五方正色:青赤白黑黄。五方闲色:绿为青之闲,红为赤之闲,碧为白之闲,紫为黑之闲,缁为黄之闲也。所以为闲色者,颖子严云:东方木,木色青。木克土,土色黄,以青加黄,故为绿,绿为东方之闲也。又南方火,火色赤。火克金,金色白,以赤加白,故为红,红为南方闲也。又西方金,金色白。金克木,木色青,以白加青,故为碧,碧为西方闲也。又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以黑加赤,故为紫,紫为北方闲也。又中央土,土色黄。土克水,水色黑,以黄加黑,故为缁黄,缁黄为中央闲也。缁黄,黄黑之色也。”

什么意思?朱色是五种正色中的赤色,而紫色是以黑加赤而成,是闲色,用闲色代替正色,对于一般人或许没有什么,但对于特定的、正式的场合就是错误的,违法的。这其实很好理解,打个比方,我们的国旗就是红色的,我们也有国旗法,如果谁要是把国旗弄成紫色的,就是违法行为。

当时国君们都带头以紫夺朱,上行下效,也就没有人去追究了。但孔子不同,见微知著——这事是礼的丧失,孔子当然会厌恶。

二是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国的音乐估计当时很流行,犹如靡靡之音,雅乐反而没人听了。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颜渊问为国之道。先生说:“推行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戴周代的冕,乐舞则取法于舜时之韶。并该放弃郑声,远绝侫人。因郑声太淫,而侫人太危殆了。”)

三是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口才厉害而可能颠覆国家,孔子还没见到战国游士的厉害。《四书翼注》以高宗欲立武曌,许敬宗的回答为例:“田舍翁多收数十斛麦,便欲易妇,况万乘乎。”(《论语集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这样的人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也就罢了,其倾覆败亡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家,可如果是在国君身边,卖弄口舌,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国君听着高兴而信任之,就会倾覆败亡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孔子怎能不厌恶呢?

孔子言仁常兼言知,言礼常兼言乐,言诗又常兼言礼,两端并举,启发我们体悟其精神境界之高远。理智与情感合一,道德与艺术合一,人生与文学合一,让我们体悟其性情之正而不可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