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

孔子曾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01问政孔子

鲁哀公十一年春(公元年),孔子的弟子冉求帮助鲁国打了大胜仗,鲁国执政问他是如何学到这些打仗的本领,冉求说是孔子教导,所有在弟子冉求的帮助下,漂流在外十四年的孔子回到鲁国,这一年他已白发苍苍,六十八有余。

在回到鲁国之后,孔子潜心于教导弟子以及著书立说,当然他也放心不下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复兴周礼的追求。所以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同时也在为鲁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鲁国君主鲁哀公向孔子问政(请问智慧的孔子啊,如何治理国家呀?),孔子对他说:“为政的关键在于选择大臣”,潜台词就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是看你选了什么样的手下来组织行政事务、治理国家。

鲁哀公又问到:“怎样做才能让百姓服从我呀”,孔子对他说:“你应该提拔正直的人冷落邪恶的人,这样百姓就会服从,提拔邪恶的人而冷落正直的人,百姓当然会不服。”意思就是你选的手下有很多小人,又怎么能让老百姓信服?

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出现的能够和西方思想先贤相比肩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觉得《论语》不过是小学生课本上背诵的经典句子,殊不知,经典是需要经常钻研诵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知!

02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两句话正是选自《论语》中的为政篇,而其中“周”和“比”两个字的意思已经和现代语文有很大的差距了。朱熹曾经解释两个字的意思为:周,普遍也;比,偏党也。

现代文学家、美学家、《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先生也解释过两个字的意思,他认为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君子普遍地厚待身边的人们,而且从来不偏袒徇私,而小人经常偏袒徇私,对身边的人们非常刻薄!

余秋雨先生评价这句话的翻译所表现的感觉上,这样的翻译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是不是看着读着都有些累,远不如孔老夫子的话言简意赅,而且便于传诵,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相对于现在的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还是高了很多层次的。

不管怎么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从今天来说,这句话都是在教导人们,引导想要真正修身养德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以及作为一个君子,如何来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从本质上来看,“周”和“比”这两个字都有与人关系亲密的意思,但是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周”公而“比”私。孔老夫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处理事务以及与他人关系时所涉及到的公私以及义利之上!

君子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完全是站在道义的立场上,而没有你亲我疏、厚此薄彼的关系,这种人不会以与你私交的深浅程度如何,或者是大家所处的派别不同而有所好恶,所以与君子相交能够同甘共苦,而不用担心有人为了私利而背后捅刀子!

但是小人就是这样的,他们处处以个人为先,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做事情也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出卖朋友、背后捅刀子亦或是挑拨离间,极尽卑鄙下作之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在短期这种做法会得到很多利益,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这样的行为始终会被人们所摈弃的。

例如很多餐馆很难吃,只能靠关系开在景区里,因为他们要的不是回头客,坑的只是游客一时的钱,但当游客传游客之后,他们就连一时的钱也赚不到了!

03群而不党

与“周而不比”,意思相近的还有一句话,叫做“群而不党”(卫灵公篇)。运用现在的话来解释“群而不党”,意思大概就是,在交朋友的时候可以成群结队,但是不能结党营私。甚至更加通俗一点可以说是:可以热热闹闹,但是不能打打闹闹!

“党”在中国古代含义中的意思就是背离普遍、完整,从而趋向于一种抱团与分裂,与君子的做事行为有很大的相悖之处。只要结党营私,无论是大团体还是小团体,大环境还是小气候都会变得非常恶劣。

举两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例子,一个是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安史之乱,唐帝国的国力一落千丈,可以说如果不是张巡死守睢阳,没有让叛军南下破坏江南地区(唐中后期主要的赋税来源地),恐怕唐王朝早就灭亡了。

在这期间,河北藩镇叛乱不断,朝廷内部宦官专权,但这些都比不上朝廷官员的党争,唐文宗曾有言:“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慨,而其中最为棘手的朋党之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李吉甫等为首的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主要原因是两派出身不同、政见不同,以及一些私人恩怨而导致的为祸唐朝数百年!牛党支持科举,但对河北藩镇主张姑息,而李党则正好相反,把朝廷的精力都用于打压内耗之中,大唐命不久矣!

堡垒都是首先从内部攻破的!

另一个是清康熙年间大臣的党争,清朝康熙年间有个非常著名的词人叫做纳兰若容,他的父亲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大学士纳兰明珠。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明珠与索尼的儿子索额图政见不同,由此盘踞在这二者周围形成了两个党派,特别是在废立太子以及以何种手段收复台湾的问题上,双方有着巨大的分歧!

作为熟练运用帝王心术的康熙皇帝,这点争夺是他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双方有矛盾,这样皇帝才能利用其中的矛盾来让双方都死心塌地为皇帝办事。

但是到了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这种党派情况就变得很糟糕了,明珠和索额图两方面在一些问题上甚至都有了想做掉皇帝的想法,一个是想改朝换代,一个是想另立新君。

这个时候,皇子们以及大臣们各个站成几派,把朝廷官员任免、边疆战事、中原赈灾等等事务都当成打压对方的工具,清王朝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康熙皇帝当然容不下眼中的这些沙子,明珠、索额图相继都被罢官入狱。

凑巧的是,负责查办二者的正是两派都争相拉拢的新任内阁学士张廷玉。

张廷玉康熙晚年开始任职,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以死后作为清王朝三百年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此人最大的特点无论是在这三朝的任何事情上,无论什么人拉拢就是不结党!

君子与人交往,往往是出于公心,而且能够考虑得比较周全,喜欢和厌恶都能够以道义为原则,尽最大的能力团结更多的人。而小人与人交往,往往是出于自己谋私利的私心,心胸气量都比较狭隘,处处都以利益为根本,当然容易狼狈为奸!

04古老中国的智慧

纵观近几年中国在与国外打交道的过程中,无论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还是在背后指挥漂亮国,都喜欢狼狈为奸,使用小人的伎俩行事,殊不知这样的小把戏耍一次两次还可以,耍多了连自己国家国民都不信了!

澳大利亚以华为孟晚舟事件来要挟中国,想要以此威逼我国科技企业就范,讨好主子,而他的主子在关键时刻只不过是将其当做一枚过河卒子,用的时候可以用,不用的时候当做替罪羊。

而印度的苦果来得更快一些,在疫情凶猛来临的时候,莫迪不是没有考虑到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而恰恰相反,他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政治资本,转移本国人民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他国制造边境冲突,这样无论是国内舆论还是国际舆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