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冯相氏=历法
冯相氏主要工作是计算太阳月亮运动,定制历书,敬授民时。也就是古代所谓的历法方向。但是历法方向在此后又有不断的完善补充,内容涵盖了所有古代能够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的天文现象。例如古代完备历法的典范唐代一行和尚的《大衍历》,其主要内容分七个章节:步中朔:中即中气,朔即朔日。步中朔是计算一年中节气、朔日的方法。也包含闰月等内容。步发敛:发敛是发和敛的总称,发指太阳从夏至到冬至,直射点逐渐南移的过程;敛则反之,指冬至到来年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由南向北运动的过程。步发敛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补充计算,比如某一节气距子夜的时间,或者某一节气距合朔的时间。也涉及一些五行卦象的内容。步日躔:日躔即太阳运行的意思。古人坐地观天,认为大地不动而太阳运动,现在则更多讲地球公转。地球轨道并非正圆而是椭圆,公转速度也有变化——反过来说,古人来看就是太阳运行速度不均匀了。这部分内容就是着力于计算在太阳运动速度和位置的求算。也包含诸如黄道、赤道度数转换等内容。图: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在同样时间间隔内,行星绕着太阳公转所扫过的面积相等。换言之,行星在远日点慢,在近日点快步月离:月离即是指月亮运动,计算内容和步日躔章节类似。含有月亮不均匀运动修正和定朔改正。黄道、白道度数转换以及计算月亮位置等内容。步晷漏:晷漏内容与计时有关,实则主要计算昼夜长度。此节主要需要计算两个方面:一者计算某一固定位置每天昼夜长短变化,此外还须计算全国各地昼夜长度。但似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时差内容。步交会:日月食是地球、月亮互相遮掩太阳光所造成的现象。步交会章节即为计算日月交会以及日月食时刻、食分方位等的内容。图:紫金山天文台关于7月份月食的预报上图为紫金山天文台的月食预报,内容很详细。古代留存的预报则一般形如:某年某月某日,月亮位于某宿几度,某时发生月食,食分多少分之多少,阴影从哪个方位开始出现。相对简单,但是主要信息并不少。步五星:计算五大行星位置、伏见等内容。五星的运行比太阳月亮更加复杂,以地球为中心的观测中,行星运行由合、顺行、留、逆行、留、顺行、合等过程的周期运动。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多项误差修正。就是这样,古代在不了解行星运行轨道的前提下对行星运动进行了相对可靠的计算。顺行和逆行维基概览全篇,可以基本清楚,在中国古代,一部完备的历法,涵盖了几乎所有古代能够进行的天文计算。远非现代那种只负责排布日期的“历法”可以比拟的。
02保章氏=天文
保章氏的工作,如《礼记》所说,主要在于观测日月天象异变,用来占算吉凶。根据分野学说——分野学说是一种将天空划分区域,分别对应地上不同地区的学说——来推断吉凶灾害所发生的具体地域。然后禀报给统治者,以有所举措。也就是说,古人一般意义上讲“天文”时,所指的含义其实就是星占学。《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代将所有使用数学计算的内容放在史书的《历志》或者《律历志》(和音律部分合写)章节,而所有观测到的异常天象记录以及所对应的的占卜预言,则都放在《天文志》之中。二十四史多数都有类似章节,我们可以随便拣选几则感受一下:《史记·天官书》: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这段是说,荧惑(即今天所说的火星)五行属火,代表夏季,或者干支含有丙丁的日子。如果人间在“礼”方面有过失,那么荧惑星就会有所表现,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按常规路线运行。《新唐书·天文》武德元年五月庚午,太白昼见。占曰:“兵起,臣强。”意思说武德元年五月,庚午这一天,白天看到了太白星(即今天所谓的金星,金星是行星中最亮的一个,在其亮度峰值可以于白天通过肉眼看到)。于是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显示,可能要起兵燹,下臣做大。中国古代拥有详实的天象记录,而其中大多数是以上述“占星记录”形式呈现的。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人笃信占星,所以记录天象格外认真而详细。这门学问,就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天文学”。总结一下呢: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历法,就是现代意义的天文学。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就是现代意义的星占学。/文:尞祡、haibara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