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18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20万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任何一点的麻痹大意,都会成为助长疫情传播的最后催化剂!
据墨西哥《至上报》报道,墨西哥总统洛佩斯3月15日依照行程出访墨西哥南部的贫穷地区格雷罗州,他不仅和当地民众握手,还贴脸亲吻。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下意识地与该国公共卫生研究所的官员贾普·范迪塞尔与范迪塞尔握手,后者很快指出了首相的错误。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一次活动中试图与德国内政部长握手,但遭到拒绝。当时霍斯特·泽霍费尔只是对默克尔笑了笑,却没有伸出手。
为降低感染风险人与人之间自觉保持距离
不聚餐、不聚会、不扎堆
必须成为共识
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不仅仅是生活习惯
还有日常中
绕不开的社交礼仪
想和朋友见面问好,怎么办?
遇到不熟的要拉近关系,怎么做?
和人客气,用什么方式?
握手、拥抱统统行不通
甚至会被无情嫌弃
于是各种脑洞大开的方式
被开发了出来↓
有碰jio的
有斗舞的
韩国总统文在寅
在会见朝鲜党代表时
还对了一波拳
就连“捏手狂魔”特朗普
面对疫情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打招呼的方式改为了
肘部碰击问候
非要握手也可以
因为你可以
握——假手
但
这些都要进行近距离接触
传染风险仍然在
有小伙伴问长安君
有没有一种
既能表达敬意
又保持安全距离的礼节呢?
答案就在
素称“礼仪之邦”的中国
中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
距离来表现出“敬意”的
“拱手礼”
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周
西周的周公开创了“周礼”
据传是大多数
中国古代礼仪的源头
在周礼中
和手有关的礼节
统称为“揖礼”
“揖礼”的分类比较多
都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比如抱拳礼
多用于习武之人之间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叉手礼
多用于地位低向地位高的人行礼
而我们所说的拱手礼
则多用来表达善意和敬意
场合使用相对较为宽泛
从西周起,拱手礼就开始在
同辈间见面、交往时采用了
春秋时期
《论语》中也有对拱手礼的描述
“子路拱而立”
被我们“熟读并背诵全文”的
孔子爱徒子路
对师父所行的就是拱手礼
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雅·释诂》中对此有注
“两手合持为拱”
即双手相交而握
到了清代
中国近代第一部
大规模的语文词书《辞源》中
还对拱手礼做了详细描述
“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
……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我们不难发现
慢慢被我们淡忘的拱手礼
如今正是重新拾起它的
大好时机
拱手礼的好处有很多
一是卫生,隔空行礼
二是方便,随时随地
三是礼貌,得体合宜
四是省事,礼敬多人
拱手礼能代替
传统的接触性礼节
科学依据很充分
《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对新冠主要传播途径表述为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贴面
这样的密切接触
均会增加感染风险
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
带头人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说
防范新冠病毒的传播
人与人相距超1.5米较安全
因为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
通常就在1-2米之间
拱手礼
正好也达到了这个安全距离
在街上戴着口罩
遇到熟人
站定远远行个拱手礼
礼数随风而到
既简单又不失优雅
在重大节假日到来时
亲朋好友相见
拱手为礼笑脸相迎
互相送上祝愿
效果堪比发个红包
那么
怎么样才能正确地
做好拱手礼不闹笑话呢?
其实
“拱手礼”自古就是男女有别
标准的男子姿势是
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
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左右相反
但不抱拳,只压手
一定要注意的是
记得左右手不能弄反
否则就成了“凶拜”
身形方面
要求身体立正
两臂伸出,双手在胸前
有节奏的晃动
多试几次
是不是很简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
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特殊时期
拱手礼不仅方便卫生
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
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
一份责任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认为
拱手礼不仅是
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
见面礼节
而且也是最恰当的
一种交往礼仪
修身立德、有礼有节
这正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
处世风度
而且
疫情防控虽然持续向好
但仍需警惕可能存在的反弹风险
拱手礼也是阻断传播渠道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如今
保护自己
就是在保护他人
亲朋见面
拱手行礼
何乐不为呢?
作者:安徽长安网吴一然
内容综合自网络
置顶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第一时间获取政法要闻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陈一新:联动开启“抗疫歼灭战”“经济发展战”“风险化解战”
陈一新:在打赢抗疫斗争第一仗之时,尽早推动打好经济发展第二仗!
陈一新:武汉保卫战决战之际要推动“十大实事”尽快落地见效
陈一新战疫一个月拧紧“水龙头”
陈一新:武汉战疫进入决战决胜新阶段更要注意研究解决苗头性问题
陈一新:特殊场所疫情防控绝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
陈一新:创建“无疫情社区”利国惠民
陈一新:武汉抗疫形势呈现五大转变!疫情态势已从高位运行期进入中位运行期!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