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郑州这两个古遗址,隐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m.39.net/pf/a_4541960.html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

我们知道,

中国历来被誉为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但我们更想知道

“礼乐”的最初“原点”在哪里?

礼仪之邦是如何开启的?

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登封王城岗遗址

走进新密新砦遗址

解开“礼乐”传承的文化密码

礼乐文明发端于中原

自郑州向西南行驶60公里,嵩山南麓颍河谷地,王城岗遗址便坐落于此。这座发现于年的大型遗址,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夏之王城”,即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

《史记》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中国的史前文化以中原为核心,而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礼乐文明,也发端于这块广袤的土地。

△登封王城岗发掘现场

“中国礼制文化根植于中华农耕民族的血脉中,而中国文化,就是诞生在这一庞大中华文明之上的一个灿烂的礼制文化。数千年来,中国礼制文化兼蓄并融引领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生生不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领队杨文胜说。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人类文明之始,面对干旱、洪涝、闪电、雷鸣,懵懂的先民无所依凭,唯有心生敬畏,他们通过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祈求上天、祖宗保佑,从而成就了最神圣不可亵渎的“礼”。

与“礼”相伴而生的“乐”,便是具备礼制祭祀功用的音乐,“乐”的使用同样具有严格的身份等级限制。杨文胜说,不管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礼”,还是源于自然又被附会了诸多人间等级观念的“乐”,都是等级与秩序的直观显现。

△登封王城岗发掘现场

在杨文胜看来,周礼、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原点”,殷周革命后,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核,礼制思想文化逐渐形成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展开,自此以后的年,“礼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从登封王城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考古出土的情况看来,在中国第一个王朝国家——夏朝的早期,先民便有了对等级与秩序的追求,显示出礼制文明的萌芽。

差异化、等级化——这便是“礼乐”的核心内容。差异导致等级,等级也意味着更有秩序,也才衍生出了礼仪礼节、宗法伦理、身份等级。

夏初已具礼乐体系雏形

位于嵩山东麓、双洎河畔的新密新砦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夏王朝夏启都城所在地,以富含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新砦期”遗存而著称。

如果说大禹时期礼乐体系已具雏形,那么在大禹之子、夏朝的创立者夏启时期,礼乐文明就得到了更大更快的发展。

新砦遗址是一座面积70万至万平方米,具有三重城壕结构的大型都邑性遗址,在内城核心区已发现有大型浅地穴式建筑和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发掘出土了玉琮、玉璜、玉璧、石圭、卜骨、石磬、彩绘涂朱器物以及神灵形象的陶塑和刻画图案等一批高规格反映礼乐制度的遗物,这些都再次彰显了新砦遗址的区域核心地位。

△新砦遗址出土文物

造型独特的陶器盖、精致古朴的陶铃和陶埙、祭祀用的白陶酒器和双耳杵形杯等礼乐之器具,让人不由畅想昔日美妙的乐声和当年祭祀的宏大场面。据了解,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集中反映了新砦时期多元荟萃、开拓创新的风貌,是万邦林立的酋邦社会向一枝独秀的广域王权国家过渡的时代缩影。

从年前的巩义双槐树“北斗九星”遗迹具有特殊的政治礼仪功能,到年前的王城岗遗址已具礼乐体系的雏形,再到新砦遗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的礼乐文明在郑州、中原得以发端、光大,并一步步走上辉煌。

礼乐文明历久弥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昔日美妙的乐声

当年祭祀的宏大场面,

已伴随着那个时代

永远封存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数千年后的今天,

城市、社会的变化之大不言而喻,

年商都的郑州,

已经成了全国的商业中心,

“礼”的现代传承在哪里?

《礼记》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执礼,既是尊己的个人修养,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和谐。

从“送水哥”的默默奉献,到“气球奶奶”的自强不息;从“西瓜哥”的忠心守护,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爱如潮涌;从李灵的艰难坚守,到胡佩兰的医者仁心;从陇海大院的爱心传递,到豫剧名家王宽的“卖唱救孤”;从暴雨中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到疫情中冲锋在前的“大白”和志愿者……近年来,郑州好人比比皆是,好事蔚然成风,与优秀礼仪文化的滋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礼”无形,却有实。几千年的礼乐文明,早已内化成每个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城市的角角落落,在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礼”都有着细微却生动的诠释——

它可以是疫情之下逆行而上的勇于担当,暴雨危难之际的有力援手;

可以是表达谢意的深深鞠躬,自觉排队、礼让他人的文明有序;

还可以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自觉践行,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温暖相助……

礼,让这个城市更有温暖,更有爱,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和谐,更包容。

“小孩子从小都被教导要懂礼貌;郑州街头文化墙上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或漫画……这一点一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深深‘化’进了郑州儿女的血脉里。”市民邢园园说。

年,郑州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四连冠”。目前,郑州也正在致力于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这座有着“大爱之城”美誉的城市,一直把仁义、互助、善心、善举视为财富,也一直在致力于用道德力量引导文明风尚。

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构成这座文明城市独特的“文明元素”和“文明细胞”。

不管我们的脚步如何匆匆,传承千年的礼乐文明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帮我们不断塑造内心、提升自我;

不管岁月如何风云变幻,郑州这座深受礼乐文明滋养的城市,将始终充满着温暖、友爱、包容、和谐。

来源:郑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遇到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及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留言给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

喜欢“点赞”,一起“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