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简介 >> 来自动物的周礼

来自动物的周礼

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难逃等级结构的支撑,这或许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威廉·雷姆塞[1]就发现,在爱奥尼亚、欧洲希腊、安纳托利亚和印度,都存在着四种姓生活方式,以适应于战争、种族并别、部族对部族的统治等等。一般认为,原始社会时社会产品异常贫乏,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每个氏族、部落成员都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使用者,由此产生的产品分配也必然是按平等的原则进行的。因为只有严格地实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每个成员均等地享受劳动产品,同时也能均等地分担饥饿。如果在食物的分配上不是平等的,那很可能使一些人在饥饿中死去,从而削弱氏族、部落的集体力量。我国周口店山顶洞遗址里,曾发现原始社会时期一个青年妇女、一个老年妇女和一个老年男子的墓葬,他们的随葬品几乎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平等社会。

但生物学家发现[2],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进行了无法无纪的争斗,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它们基于体型、力量、资历或盟友等方面的原因,将自己排列在一条等级线上,而产生了等级。在等级系列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生物体将自己的资源割让给另一个生物体,它们也各自知道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如猴子和猿猴的社会就有着等级,我们从猴群争当猴王也可以看出猴的社会里存在着等级。人类由猴而来,由于遗传的原因肯定也继承了基于生物学的等级思想。据此看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假定从猴进化而来的原始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阶段是值得商榷的,原始社会是一个继承了动物等级和分工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平等社会。

周公为了建立起一个让君主享有荣誉并以荣誉为重,习惯于发号命令,贪婪财富;对待奴隶残酷,不注重对奴隶教育的社会制度,便将巫术强迫对象改为强迫人们服从来自于生物学的等级观念,借助于巫术的力量建立起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的宗法制,而成为了周礼[3]。在礼的起源问题上,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社会出现阶级分化以后,统治阶级从原始的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中抽取一些因素上升为国家规定的制度。至少在殷商晚期,作为礼制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宗法制便开始成型,其后的礼因政治需要而不断扩充其宗法等级性,演进为后来的周礼。因为周代的礼来自殷礼,殷代的礼来自夏礼。这个夏字,清人考证是舞字。或许可以说,夏礼就是原始巫术舞蹈,而乐是原始音乐舞蹈。王国维从字源学上认为禮是一个会意字,从示从望,示谓神事,右半部谓以礼器盛玉奉神。也就是说,礼起源于祭祀,最初的含义是祭祀礼仪。《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而尊神事神的仪式就是礼的最初含义。周礼将社会分为两个对立的等级,即君子和小人,君子指贵族,也就是奴隶主;小人指奴隶。同时规定君子住在城市;城市周围的土地称为野,住着小人。周王朝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的利益而剥夺了另一些人的正当利益,而不管是否合乎自然和正义,或合乎人性,而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使我们的一切财产都属于王。这明显利用了宗教的强制性。

而孔子又进一步通过正名规定了各等级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明显以维护等级制为目的。正是孔子确立了礼以经国的本原意义及其社会良序供给的支点,并从礼义、礼乐、礼德、礼教、礼治等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方面初步勾画了礼以体政的治国方案,维持了以原始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及其秩序状态。此后,我国的封建社会一直以礼乐为主要政治理论,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一直保持着动物性的等级制。

[1]WilliamMitchellRamasay著,孙晶晶译:《希腊文明中的亚洲因素》[M],大象出版社,年版。

[2][美]尼古拉斯·韦德著,陈华译:《信仰的本能——人类宗教进化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年版。

[3]马作武著:《中国法律思想史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版,P10-14。

林晓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