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某时期官员乌纱帽上的玉饰是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简称玉顶。周礼镇玉顶村就是因汉代出了一个二品大司农朱买臣,顶上有八块玉而得名。
据说朱买臣出生于公元前95年8月,家住周礼镇玉顶村帽盒山下。父亲早丧,母居孀,家境穷困极了,无法送他读书。
朱买臣七岁就帮人放牛割草当“老幺”。到了10岁他见邻居孩子到学堂念书,他也顿生念头,自语道:“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于是他就白天帮富户放牛、打柴做粗活。晚上就到当地一位饱学的儒士蒋清平那儿求教。朱买臣是个聪明的孩子,教一而知三,仅仅一个月就能吟诗赋文。
蒋清平见朱买臣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就对他说:“买臣你读书记忆好,有天赋,只有你有空就到我处来,我愿意教你,你能坚持,一定会成大器。”蒋清平刚说完,朱买臣就下跪说:“蒋先生,你是我的大恩人,买臣今后有出头之日,我决不会忘记先生您的教育之恩。”蒋先生答道:“话莫那么说,能看见你这个我教的学生能出人头地我就心满意足了。”正在这时朱买臣的母亲也来了,见此情景忙说道:“先生,你教了我的孩子我却没有学金付你,我心里实在过不去……”“朱大嫂,莫说这些,我蒋某不是为了这些学金,我看孺子可教,既是你的福分,也是蒋某幸遇。”
朱买臣有了名师的指点,从不荒废学业,“如负薪,如挂角”三字经所云,正是朱买臣读书的写照。
公元前73年,安岳县令召见学子于奎星阁试学。时大多学子身着华服,盛气凌人,朱买臣身着老棉布用叶青煮染的非蓝非青,带补疤的长衫,坐在最后排处,与他挨座都离位了。县令说,我这次的目的,就是探一下大家的学力。于是县令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滕王阁,滕王阁上藤房鸽,鸽动阁不动。”让学子们马上对上来。众学子搔首踟蹰,苦思之后无一对上。最后朱买臣交上一卷,他以当地濛溪河为题写到:“濛溪河,濛溪河畔檬栖鹤,鹤飞河未飞。”县令看了此联连声赞道:“对得好!对的妙!真工整啊!”
汉武帝34年即公元前65年平定匈奴、西域等外患后,汉室一统太平,提倡重农,在全国征召一批农村中的贤良。县令得到圣旨,就把朱买臣推荐上去,由县资助路费。
这年秋天,朱买臣到达长安,汉武帝在殿召见群良,问道:“治国之富强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纲?”群良争先恐后发言,武帝均摇头。最后买臣站起来说:“以民为本,以粮为纲,君明臣良,全民同心,何愁国家不富强。”武帝拍手称快,“答得对,很好!”武帝令朱买臣任大司农,相当于现在分管农业的最高官员。朱买臣在任职期间兴水利,除水患,改造自然,农村牧渔全面发展,不到几年汉朝就富强起来。
朱买臣当了大官,深受武帝赏识,有次买臣在便殿见君,推荐其师说:“臣之才,全在吾师之教导所得。”“汝师何人?”武帝问道。“蒋清平,在家闲居教书。”朱买臣答道。“快去请来共同议事辅助朕!”武帝说道。朱买臣奉了圣旨迎师到长安。武帝见清平才华横溢,对答如流,就令蒋清平编修院供职,后任长安令。朱买臣居高官不忘师恩,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庙,因朱买臣头带玉顶,取名玉顶庙,该村也取名玉顶村。
蒋有三搜集整理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安岳电视台
向你推荐
什么?要开学了!安岳的家长、孩子们有注意到这些事情吗?
安岳人,关系你的钱袋子,今年这4笔钱能省下了!工资与0工资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瞬间恍悟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这个安岳女人……
安岳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安岳地名故事
编辑:王 玲
主编:唐 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