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无数年历史的礼仪,它的概念和本质

我国素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不仅现在,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礼仪就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修养。六艺中就有“礼”的存在,足以说明礼仪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地位。我们没有经历过古代社会,但可以想象古人的一举一动都有着礼仪的影子存在,从古装剧中我们也可以一窥究竟。“礼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来使用了。但最早时的“礼”和“仪”常常是分开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礼”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等级制度及与其相适应的礼节,二是尊敬和礼貌,三是礼物。“仪”在古汉语中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礼节和仪式,三是指准则和法度。将“礼”与“仪”连用始于《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觥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外,《周礼》中也有关于礼仪的说法:“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中国古代的“礼仪从本质上讲是道德教化,它不仅仅指表面的形式,更主要的是指道德的内涵。礼仪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的重要表现形式。《礼记·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这里的所谓“礼”,虽然主要指统治阶级的典章制度,但也包含了交际礼俗的成分。在现代社会,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和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现在国内学者一般认为,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互致问候、相互亲和、慰问祝愿等约定俗成的形式;仪表是指个人的外表,包括相貌容颜、身姿体态、着装、服饰等状况;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按规定程序进行的规范化的活动,一般都较正式和庄重。从广义上看,礼仪是一个社会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所谓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的上述定义主要表达了以下两层涵义: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同时,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中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二,礼仪是实现社会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究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会被他人尊重,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会逐步建立起来。礼仪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礼仪的连接,两个人可以很快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由此可见礼仪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小编相信大家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对礼仪的概念和本质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了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