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池开始得很早,经过五千多年的筑城发展,历代城池近于千座,再加上明清以来各县镇建城,总计4千座~5千座古城池。这些城池规划设计手法于今天做城市规划有直接应用的意义。特别是其中的军事防卫思想、战备攻城思想,对当今军事学中的战斗学、防守进攻学等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城门,其实就是一组防御设施建筑的总称,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又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的通道,战时又是攻守双方的主要争夺目标,因而也是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城门的坚固程度是维系全城的关键,因而修建城门都以其坚固、牢靠为标准。一般城门分为3个部分,即城楼、城台、门洞口。城台均做收分,城楼大都为1层~2层,面阔3间~5间;洞口式样,在宋代以前,都做圭角形门洞,以木过梁承担两端立柱支撑,即是梯形门楣,到宋末之后就以券门为主。
一、概况
归德府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地理坐标北纬34°48′,东经°31′。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根据史书记载,归德府城早在上古时即为高辛氏部落领地,夏商时为商国都,周代为宋国都城。公元前年,秦始置睢阳县;公元年(建炎元年五月),南宋赵构即位于此,故曾为南宋都城。公元年(金承安五年)金置归德州,明嘉靖24年升州为府。归德府城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城邑,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筑有坚固的城垣。
现存归德府城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砖城墙周长m。年,国务院公布明归德府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年,国务院公布其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城门现状
归德府的城垣和城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门已历经沧桑。现存城门为明代遗存,仅存城门洞、城台,城楼已损毁无存。
1)北城门:
东西长36m,南北宽20.58m。北券洞宽4.5m,高5.15m,门上方镌刻着“拱辰门”三字。南券洞宽5.37m,高6.m。墙内以素土夯筑,外包砌青砖,因历史上多次修茸,墙砖规格不一,北、南、东西分别为××60,××,××70。墙体均有收分,城门道地面为后建水泥地面,原地面埋于现地面下0.47m处。城墙顶部外侧用砖砌有雉堞,雉堞高1.96m,宽1.71m,厚0.47m。城墙内侧及两侧砌有女儿墙,高1.14m,厚0.38m。城台上青砖海墁,排水坡度5%,水经石水槽排出。城门门洞为砖砌拱券,内原设厚重的木门扇,门后有木制大门栓,现已佚失,仅存木连楹及两侧门栓洞,门栓洞直径30cm,深30cm。
2)东城门:
建筑形式同北门,南北长36.47m,东西宽19.4m。西券洞宽5.15m,高5.9m;东券洞宽4.35m,高3.28m,门上石横额镌刻“宾阳门”三字。墙内以素土夯筑,外墙用××70青砖砌筑,墙体均有收分。城门道地面为后建水泥地面,原地面埋于现有地面下1.18m处。城台上砖砌雉堞、女儿墙、铺面砖及排水系统均已佚失。城门门洞以砖作出拱券,东立面券洞内两侧现仅存有门栓洞各一,直径33cm,深30cm。
3)西城门:
建筑形式与东、北门相同,南北长42.84m,东西宽18.18m。西券洞宽4.11m,高3.5m,门上石横额镌刻“垤泽门”三字;东券洞宽5.01m,高6.15m。墙内以素土夯筑,外青砖砌筑,墙体砖规格××70,墙体有收分。城门道地面为后建水泥地面,原地面埋于现地面下1.32m处。城台上砖砌雉堞、女儿墙、铺地砖均佚失。城门门洞为砖拱券样,原木门扇及门栓佚失,仅存木连楹及两侧栓洞各一,栓洞直径16cm,深25cm。
4)南城门:
建筑形式与东、北门相同,东西长34.5m,南北宽19m。南券洞宽4.5m,高3.9m;北券洞宽4.8m,高5.1m。门上石横额镌刻“拱阳门”三字年经过维修现保存良好。
三、布局及构造总特点
1)布局特点:
从周代开始,“位居中为尊”、“数列九称贵”等法则,已为社会所公允。《周礼·考工记》中所描述的王城,是每个城垣中部对称开辟城门。这种平面制式,在不同程度上为后人所沿袭。而归德府城东、西城门与南、北城门不同,西城门偏北,与东城门并不在同一轴线上,其平面布局独具匠心。古城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而建,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寓意天圆地方、阴阳互济、天地相生、招财进宝。八卦中兑为西,即金,震为东,即木,金克木;而离为南,即火,坎为北,即水,水克火。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金木相克,不旺财,故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而卦爻之意用于城市布局,这既表明了一种独特的风水文化,也昭示了一种别具风格的建筑文化。
2)构造特点:
归德府城门的高低、宽窄建造得十分科学。以北城门为例:城门洞以装门处为界分内外两段,面向城里的门洞修得高大、宽敞,洞高6.32m,宽5.37m,进深15.15m,可供多辆马车同时通过,有利于拥兵待发。而面向城外的门洞则低矮、窄小,一般只有5.15m高,4.5m宽,进深5.43m。这样窄小的门洞,显而易见是易守难攻。
归德府城门的墙体内部用土夯实,外表全部用砖砌筑,为了增加稳固性,城门洞口转角处采用条石砌筑,墙体最底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混合夯打而成。此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明代城墙的结构特点。
归德府古城城门结构坚固,布局严谨,外形威武森严,实体敦厚。城台高昂,与洞口之比例呈矩形,四面做侧脚,城台墙高与侧脚之比为:北城门,1∶0.;东城门,1∶0.;西城门,1∶0.。墙砖规格××70,符合明代城砖规制。
券门的拱券曲线是多样的,有半园拱及双心拱。而双心拱券的力学性能也优于单心券结构,并且加大了砌筑和拼接的难度。它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显示了我国古代先民在筑城营建方面所具备的聪明才智。
3)装饰特点:
券门双心拱式样不是呈简单的尖券状,而是一条比较圆滑的起拱曲线,装饰性较强,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独特审美。
四、价值特点
1)历史价值: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归德府古城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城邑,它记录着千百年来古城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它所携带的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内涵,使其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归德府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周代是宋国都城,汉初立为睢阳县,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此发迹,建宫城、内城、罗城三重。南宋赵构即位于此,故曾为南宋都城。明洪武初,因城阔民少,截去城区1/4的面积。弘治15年(年)因黄河泛滥,城毁于水,遂于正德六年(年)迁建于城北高地上。今南门即旧城北门故址。古城的演变与封建王朝的兴衰相印证,因此归德府城是研究中世纪历史变迁及城市演变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我国从明代开始建造砖砌城墙,砖砌城墙是我国明代建筑的重要特点。归德府城是目前我国遗存较完整,为数不多的明代府县城墙之一。归德府城墙的形式及规模,反映了明代建筑的特点,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思想及理念。因此归德府城是研究城市军事构筑物发展的历史实物。
2)科学价值:
归德府古城城池方正,城内道路布局简洁,以南北门大街和东西门大街相交作为全城交通网络的骨干,组成棋盘道路系统。城内地形中间高,周边低,呈龟背形,雨水经街旁水沟排入护城河,整个排水、泄洪系统合理有序。街道两侧建筑鳞次栉比、排列整齐,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归德府古城布局严谨,气势恢弘,与归德府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十分吻合。城墙、城门、城湖、城堤四位一体,易守难攻,是一座完美体现古代战争特点的军事防御设施。古城还具有防御洪水的作用,归德府城古代紧邻黄河故道及睢水故道,历史上多次蒙受洪水侵袭,城墙成为滞挡洪水、使居民免遭水灾的保护屏障,故归德府城拥有着比其他古城更多的功能。
归德府古城城门结构坚固,券门的拱券曲线是多样的,有半圆拱及双心拱,它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显示了我国古代先民在筑城营建方面所具备的聪明才智。归德府古城的营建思想保存和延续着古代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对认识、研究风水文化提供了实例,对民俗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来源:商丘地方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