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曹建勋年10月生,湖北大冶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就读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年于武汉大学毕业。曾任新疆作协诗歌组长、克拉玛依和江汉等油田干部、湖北作协文学院副院长。湖北阳新政协副主席。
水南湾明清建筑印象
前些日子,从江城武汉出发,到大冶市大箕铺镇水南湾村去了一趟。在水南湾呆了三天。将水南湾村前村后及村中一些代表性村舍的室内室外看了个遍。这样一看,使得我在童年记忆中影子般模糊的水南湾清晰了,具体了,鲜活了,特别是对水南湾明清建筑群的印象加深了,认识也提升了。
最先看的是“九如堂”建筑群,据《曹氏宗谱》记载,此堂兴建于明朝万历丁酉至万历庚戌年间,即公元年开始兴建,历时13载,至公元年落成。这个建筑群的主体,一进九重。
第一重,俗称“大门口”,呈宽敞的“凹”字形,“凹”的正中是又宽又高的大门,一对厚重高大的石鼓,分置大门两侧,左鼓左面,右鼓右面,都有圆木一劈为二制成的、固定的、又粗又长、约摸可供二三十人坐的曲尺形长凳,供人们休闲、聊天。当然,至今谁也不知道,这两条经历了四百多年沧桑的曲尺形长凳,究竟纪录了多少休闲、聊天者的多少故事。
第二重,影壁门,门两侧均有木制粮仓,仓旁有供管家、佣人居住的房屋。据说这些房屋,民国初年曾是我曾祖那代人雇工在这里加工米、面的作坊。
第三重,会客厅,厅已垮塌。但我从现存宽敞的青白石板地面观看,可以想像当年此厅的恢宏。
第四重,大礼堂,高大敞亮,古色古韵,前檐四柱,其粗足足两人合抱,梁檩椽条,均系巨大圆木制成,中堂为木板墙壁。全厅所有木质部分,都是木本色。中堂木板墙上端,高悬黑底金字巨匾,匾上“九如堂”三个楷书约达一米见方的大字极其辉煌炫目,颇有画龙点睛之妙。陪同我观赏的,有一位是小学老师,见我对着“九如堂”三字沉思,马上告诉我,写“九如堂”匾的,是建“九如堂”的汪氏太淑的奶侄曹大箕,此人在明朝京都做过谏议大夫,跪书完毕这三个字后,即起身向奶妈(此奶妈是曹大箕的亲婶娘)禀告,“九如”取意于《诗经·天保》:“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第五重,祖堂,供奉曹姓高祖曹宣王塑像。当今,香火非常旺盛。
第六重,存放厅,如存放祭祖所需的香、纸、爆、烛等等。
第七重,后厅,为祭祖后稍事休息或商议族务的场所。据告,原厅早毁,现屋为后来重建。
第八重,亦称后厅,通称检武堂,古时供验收与发放武器之用。
第九重,存武堂,昔日储藏为保卫村落所需武器的房子。因此房紧挨村后围墙,故随着围墙的倒塌而全毁。
我注意到上述九重,第四重“九如堂”,地面比第一、二、三重地面高约一米多;第五重祖堂,地面比“九如堂”的地面又高出米余,此二高,我感到彰显了“九如堂”建筑群的宫殿气势,也标明了明代建筑的恢宏。
随后,他们带我看了“九如堂”建筑群的辅助建筑物。一至九重东西两边都有“连三”或“连五”的青砖瓦屋,且两边各有与九重南北平行的一短巷、一长巷,两长巷出口都是拱门,分立“大门口”左右。这样以巷串屋的建筑群结构,据说雨天在其间穿行,上不用打伞,下面一脚干。
从“九如堂”建筑群的辅助建筑物出来,又到“承志堂”、“敦善堂”。“承志堂”,是在清嘉庆乙丑至清道光丙戌年间(即至年),由水南湾始祖曹志遂和汪氏太淑第十代“盛”字辈的孙子盛玉的遗孀石氏及盛玉四弟盛璜兴建。这是一座一进五重“连五”的大院落。这座大院落所有关键的木、砖、石,都是精雕细刻的。比如,木,大梁是雕梁,栏杆是雕栏,窗棂是雕窗,板墙是雕板;砖,所有耳门门顶的青砖,都是镂空雕花;石,所有柱子的石墩,都是精雕细刻。木、砖、石上雕的花草动物,一一栩栩如生。我看将水南湾“承志堂”的木雕、砖雕,石雕称之为水南湾清代建筑群的三颗明珠,也恰于其分啊。
从“承志堂”第五重的侧门走出,来到正对着“九如堂”建筑群第一重“大门口”的一口圆形大水塘的岸边。视线穿过椭圆大水塘,望及“九如堂”建筑群,我的情感就不只是感动,而要用“震憾”来形容了。眼前水南湾的整体建筑布局,使我突然联想到一个人,这人就是梁启超的爱子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她先是于上世纪30年代,在《平郊建筑杂录》一文中提出:“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画意’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后来,她又以北京旧城的布局印证《周礼·考工记》的“建筑意”,指出整个北京旧城的建筑布局、建筑形态具有符合《周礼·考工记》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建筑“方、正、组、圆”四大特点。我想起林氏的这两点,仿佛找到了观赏、认识、解读水南湾明清建筑群的钥匙。
水南湾明、清两代的古建筑,虽然在“建筑意”上各显特色,明尚宏伟古朴,清崇精雕细刻,但在建筑布局、建筑形态方面呈现出的中国传统建筑“方、正、组、圆”四大特点却是共同的,一脉相承的。比如,明代以“九如堂”为中心形成的水南湾的最初村庄,是方的。到清代,扩展了“承志堂”、“敦善堂”等建筑群,只是村庄的规模扩大了许多,但仍未改变水南湾形似“国”字的方形格局;正,表现在整齐,有序,中轴对称,自北而南,有条贯穿全村的中轴线,北起九重的“九如堂”的第九重,倒穿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禾场、大塘,至村第一道大门。组,犹如生物由单细胞组成复合细胞,再由复合细胞组成生命体那样,由一厅四室组成一个“连五”,多个“连五”组成一个大院,再由多个大院组成村庄;圆,则如禾场前的圆形古塘,村后的“牛浴当”(现已干涸)。
水南湾三日行,明清建筑群留给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我深信创造水南湾明清建筑群的曹氏当代子孙们会以非凡智力、强大合力把祖先传留下来的、丰厚的明清建筑群遗产修复得更加完美,展示预期的辉煌。
选自八卷本《曹建勋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