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名言 >> 东哥讲论语第一讲

东哥讲论语第一讲

小时候带我详细了解孔子不是语文老师,而是高中教历史的江老师,这似乎是个遗憾。因为好多现在看起来没必要的历史知识点那时候必须要背,所以聪明的江老师就教了我们很多小技巧,比如孔子的生卒年代,江老师说:公元前捂捂腰(),到公元前死吃酒()。孔子大概因为死吃酒,可能导致腰里不舒服,所以才会经常捂捂腰,这个点到今天我还记。孔子喝不喝酒我不知道,孔子有没有酒喝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是哪一年死的,死因是“死吃酒”。哈哈!

孔子的祖先本为宋国贵族,父亲做过鲁国大夫,才算是鲁国人。宋人名声不好,宋人为殷商后代,受到周人的歧视,被讥为“蠢殷”、“顽民”。因此,在先秦旧籍中,宋人常被作为“蠢人”的代名词。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拔苗助长)、尔虞尔诈等等主人公都是宋人,聪明如孔子,当然不承认自己是宋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中,鲁国的地位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鲁国是周公的直系封国,也不仅仅是鲁国承担着周人震慑东方地区的重任,周成王重赏伯禽,而伯禽历两代周王,在鲁国大力推行周礼,使鲁国成为周礼最为典型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后人说“周礼尽在鲁矣”,往往以到鲁国学礼为荣誉,鲁国地位之高,与泰山何异?一句话,我是鲁人我光荣。

闲话收起,今天讲第一篇《学而篇第一》。论语的题目取自首章第一二两句的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实际意义。《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上课实录,孔子会扯,弟子好问。这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便成了《论语》。我不喜欢现在的课堂,学生不喜欢问,老师也懒得答,烧千篇一律的现成饭,这种课堂就像让学生吃营养不多的快餐,这个快餐可能对现在的考试有用,但是我不喜欢。

在这里讲,我是愿意的,这个课不需要考试,但可能终身有用,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终身有用。第一章一共十六段对话。我今天讲四个。

第一个: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反对翻译,特别是考试,所谓标准答案其实并不标准。来自于参考书、来自于专家,都不一定对,就是来自于孔子本人的可能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一个人说一句话,今天和明天的立场角度会有所不同,年轻时和年老时也会不同,孔子年轻时说的一句话,年老时可能又要做另一种理解,你凭什么说你的是标准答案,误人子弟。哈哈。

比如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有一个所谓标准答案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我认为这个答案有问题,单一个“习”的解释,就不止“温习和练习”两种,实习算不算?当然练习也可能是实习,但我们现在除了体育课、劳技课,练习的概念缩小了,就是做作业,太无聊了。你说我学了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就去练习,吃三百颗荔枝,或者干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岭南,我来了。如果能这样,我们大家都会说:学而时习之,说的太对了。当然,这里的“学”也不一定是指学习,而可能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只解释为时常,还可以解释为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一定是温习,而可能是使用,引申为采用的意思,这些解释都可以。再当然,几百年后,孔子的《论语》一定还在,但解释肯定会又变了。再说这里的“不亦说乎”,学习快乐吗?现在很少有学生感受到,这就有问题,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在哪里?小视频里说,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我们全家快乐?其实,妈也不快乐,妈很焦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干嘛,来喝酒吃饭,我要破费,何乐之有?其实快乐还是有的,这应该与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观点一脉相承的,朋友来了,不仅是喝酒吃饭的,更重要的是增加知识,学到知识不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个体,虽然我们强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大多数时候很多人还是不被了解的,不被了解很可能就会产生怨恨,孔子教大家“不愠”,做“君子”。这不就好了。

第二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里的“孝弟”是“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句话讲孝道,在现时代很有意义,复旦大学教授、靖江盛家女婿钱文忠有一次因为讲课的需要请他的助手找近年来弑母的案例,一会儿,助理来告诉教授,打印纸没了。案例太多了,纸都打光了。钱教授说,畜生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所以有的畜生会咬父亲,但不会咬母亲,但现在的年轻人会杀母亲,最著名的就是北大学生弑母案。所以要好好读《论语》,那位北大的学生题目做得很多,但没有好好读《论语》。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可以跟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联系起来,想一想,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句: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这个乡下人都知道,说嘴卖瓢,花言巧语的大多不是好东西。

第四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讲三个方面的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对别人要讲忠、对朋友要讲信,对学习要反复温习、练习、实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呗。这是曾子向老师卖功,曾子是个好学生,也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假如今天有个学生这样来向我表白,我一定很高兴,我有这样的学生,每年都有。这是我还能坚持上课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最后更正一下,江老师这样说完全为了我们背诵记忆的需要,事实上,孔子不是吃酒死的,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孔子的腰也没毛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