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名言 >> 成汤作醢范蠡酱

成汤作醢范蠡酱

□栾继业

中国有句俗话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酱比醋的出现要早,早在商朝就有了酱的记载,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早期的酱称作“醢”,主要是指“肉酱”。酱刚被发明出来时并非作为调料,而是一种高级的美味食品,只有王侯贵族才能享用到。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其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中对饮食历史有这样的表述:神农始教民食谷,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成汤是商朝开国君王。当时夏桀无道,成汤兴兵伐之,灭夏建商,开创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河。他即位以后,施仁政德化天下,以宽治民。《诗经·商颂·殷武》中记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反映了成汤时期的国力强盛。

国富民丰,才能有富余的肉制品进行再加工。“成汤作醢”,刚开始的加工方法是将新鲜的好肉研碎,和酿酒用的曲拌匀装进容器,容器用泥封口,放在太阳下晒两个7天,待酒曲的酸味变成酱的气味,即可食用。

这种肉酱据说还可以速成:肉研碎,与曲、盐拌匀后装进容器,用泥密封。在地上挖一个坑,用火烧红后把灰去掉,在烧过的坑里铺上厚厚的草,草中间留一个空,空中正好放装拌好曲、肉的容器,把坑填上七八寸厚的土,在填的土上面烧干牛粪,一整夜不让火熄灭,到第二天,酱渗出来就熟了。由此可见,酱是酒、肉、盐拌在一起制成的,且滋味甚好。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中讲“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酱,醢也,从肉、酉。”可见酱在当时是一种奢侈美食。

在贵族的膳食体系中,酱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周礼·天官冢宰·醢人》中记载了多种肉酱:带骨的四不像肉酱、带骨的獐子肉酱、细腰蜂制成的酱、牛百叶酱、狭长形蚌肉制成的酱、大蛤蜊酱、蚁卵酱、小猪肋肉制的酱、鱼酱、兔肉酱、雁肉酱……据说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制摆满60个“醢”的品种,更设立了“醢人”这个官职,可见当时酱有多么重要。

“醢”的由来还有种说法比较血腥,即认为它是从一种酷刑中得来的。在《封神演义》中有“把人剁成肉酱”的叙述;《吕氏春秋·慎行论》中有“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史记·殷本纪》中有“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写的就是商纣王把人杀了弄成肉酱还不算完,还要分而食之。

酱起源于中国,已毋庸置疑。还有一种民间版本,说酱是春秋时期辅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名臣范蠡在无意中创制而成的。

相传,17岁的范蠡在财主家帮厨。由于没有经验,饭菜常常做得不称心,因此剩下许多,时间一久,便酸馊了。为防主人发现,范蠡将这些酸馊食物藏在储藏室。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最终还是被财主发现了,财主大骂了他一顿,还限定范蠡10天之内把酸馊的食物变成有用之物。聪明的范蠡先将长了绿毛、白毛的食物用盐处理,晒干后再用锅炒熟,加点温水搅拌成糊喂猪。猪吃得欢,财主看了也就高兴了。

后来,有个小长工与范蠡开玩笑,将这食物放在面条里给范蠡吃,范蠡竟觉得那日的面条特别鲜美,遂问缘由。小长工只得道出原委,后来成为财神爷陶朱公的范蠡受此启发,找到了新商机,他就用这种酸馊发毛的食物创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酱。-05-:00:00:成汤作醢范蠡酱/enpproperty本文来源:镇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