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意礼仪的国家,向来在世界上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奴隶时期的《周礼》,再到如今的规章礼仪制度,在礼仪方面,我国一直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在我国古代社会当中,很多王朝都是由汉族人民统治的,所以就一直延续着《周礼》。到了清朝入关,满族人统治天下。满足作为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礼仪制度,因此,在这方面与中原汉族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制度了。
现如今,清宫剧非常流行,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之外,剧中的服饰也非常的吸引观众。除了花团锦簇的清宫服饰之外, 是好奇的就是她们脖子上围的白条子了。这些白条子究竟是有啥样的起源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清朝嫔妃脖子上的“白布条”,除了装饰之外,主要是方便皇帝。
嫔妃的服饰
《大清通礼》规定了宫中嫔妃的服饰,不同的颜色花纹,甚至长短都代表了不同的地位。如果穿错衣服,在宫中可能就是要掉脑袋的大事。白条子既然是服饰,那自然也有着显示地位的作用,我们就细细说说它有怎样的作用。
中原地区大多都是由汉族人统治的,到了清军入关才是有满族人统治。在原先的满族服饰当中,是没有衣领的,或者说衣服和衣领并非是一体的。清朝统治中原后,为了和汉族人民更好的交流,在很多方面都学习了汉族的礼仪,其中就包括服饰礼仪。我们都知道的是汉族女子是不建议裸露太多皮肤的,因此,清朝人也变这样要求女子白条子,便应运而生。
“白布条”的作用
但我们还是好奇,为什么要选择白色的条子呢?在我们汉族人看来,白色是代表丧事的,是非常不吉利的象征。但是,满族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佩戴的白条子的女子,被认为是纯洁无暇的。
但是也不一定,所有的白条子都是白色的,因为根据不同的地位是可以选择绣花的。比方说一些妃位比较低的嫔妃,就只能选择绣一些梅兰竹菊,这些比较淡雅的花。皇后或者贵妃的话,就可以选择绣一些比较雍容华贵的。但是皇后和贵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皇后可以绣牡丹花,代表国色天香,但其他妃子就不可以。如果其他妃子不懂礼仪这样做的话,是非常僭越的。在宫中,如果违反了这样的礼仪,轻的话会被打板子,重的话甚至就会牵连全家都要受处罚。
我们知道封建制度是为皇帝服务的,那么服饰制度自然也是为皇帝服务的。我们常常会说皇帝会有三宫六院72嫔妃,这么多嫔妃,皇帝怎么能够记住他们呢?更何况一些非常勤勉的皇帝经常在自己的书房里批折子,如果不沉溺于后宫的话,对于这么多妃嫔,如何做到清楚的认识呢?就是皇帝并不需要认识每一个妃子,而只需要分清他们的等级就可以了。那么,这些显示了地位的白条子,就极大的方便了皇帝去认识每一位妃子的妃位。根据不同的妃位,可以确定到这个妃子的住处,甚至还可以了解到这个妃子有没有受到过宠幸。
结语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白条子,竟然有着如此大的作用,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细心。但我们同时又要感叹,处在深宫中的女子,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就连生命的价值都需要别人来丈量。真的是宫门深似海,都是可怜人。
参考资料:《宫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