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的外甥梅鹤孙在《清溪旧屋仪征刘氏五世小记》中回忆自己的舅舅说:“舅氏饮食清淡,不近肥腻。每日必瀹佳茗两三壶,佐以杭州天目笋,即是扁尖的别名。此笋置在外祖母房瓷罐内,须时补充。舅氏一日必来掇取数次或十余次。读书写稿时,口中必定咀嚼不停,常夸其味隽永。这可算是一种特嗜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第1版P27)
我在作《癸丑纪行六百八十八韵》一诗的笺注时发现了一处很有意思的佐证:“绿苞葅荐筍”。
这句诗有其特定含义,是刘师培赞美四川风土人情时的一句。
绿苞葅荐筍——《全唐诗》卷韦应物《对新篁》:“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第3册P)
筍,同“笋”。《集韵》卷5《上声上?准第十七》:“筍,……或作笋。”
葅,通“菹”,腌菜。《字汇》申集《艸部》:“淹菜为菹”。
葅荐筍,指腌制的笋。《周礼注疏》卷6《天官冢宰下?醢人》:“笋菹”。孔颖达疏:“笋,竹萌者,一名簜者也。萌皆谓新生者也,见今皆为菹。”
荐笋,本指祭祀时进献竹笋,后亦指竹笋。《笋谱》:“齐孝宣陈皇后性嗜笋、鸭卵。永明九年,诏太庙祭后,荐笋、鸭卵云。”张孝祥《于湖集》卷5《古诗?送张定叟》:“野饭荐笋蕨,幽寻剪榛菅。”
可见,吃笋的习俗在四川非常盛行。我父母“三线”时曾在四川待了10年,而我父亲本身就是四川资阳人,深知这一习俗。
其实,刘师培在《述怀一百四十韵示蜀中诸同好》一诗中就有与此类似的一句——“黔羹饜竹苠”。
黔,指“黔首”,贾谊《过秦论》中“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黔首”,即普通百姓。《礼记正义》卷47《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郑玄注:“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此句指,川民吃着“竹苠”做成的饭食。《集韵》卷2《平声二?真第十七》:“苠,竹肤也。”竹皮再嫩,好像也不能食用。刘师培也可能是指竹笋。
康涛
年7月8日
人心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