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奎先生在山大十年的科研成就李尚英

                            

原创李尚英文史哲杂志收录于合集#“八马同槽”的时代23个

人物简介

杨向奎(-),河北丰润人,《文史哲》杂志首任主编,曾任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史研究室主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向奎

作者

李尚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

原载

《文史哲》年第5期,第-页

扩展阅读

杨向奎:只要知识分子群体保持清流的品格,民族就不会灭亡!杨向奎:解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要先研究具体问题

我国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教育家杨向奎先生(我们都尊称为杨向老或向老),字拱辰,河北丰润人,生于年1月10日,逝世于年7月23日,终年91岁。先生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史学大师顾颉刚、傅斯年受业。年毕业后,先后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联大、东北大学和山东大学,任甘肃学院文史系讲师、教授(时年28岁,成为青年教授),西北联大副教授,东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作育人才,桃李满园。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一所(年与第二所合并为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后改任清史研究室主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创立后任该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墨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职。

杨向老孜孜不倦地勤奋为学70年,广泛涉猎于经学、史学、哲学和理论物理学、数学,博古通今,著述宏富,并几乎在每个领域中均有引领学术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为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早在年,先生即已发表名著《西汉经学与政治》不同意顾颉刚先生提出的“五行相生是刘歆一派的伪造”的观点,受到学术大师顾颉刚、傅斯年、董作宾等人的称赞。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下两册先后问世,成为学界的畅销书,先生也由此奠定了自己在学界的大师地位。

60年代中叶,杨向老决定,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改一改。原来,早在四五十年代,先生即感到,时间与空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既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哲学问题,需要予以认真研究,但囿于当时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先生又认识到,研究哲学而不懂宇宙、时空等问题,不可能具有科学的宇宙观;没有伟大的哲学思想,很难有杰出的科学成就,因此决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社会科学转到哲学及自然科学。此后,先生在科学研究中,哲学与科学齐上,治史与经并举。这样,杨向老就以一业已取得卓越成就的社会科学家,而毅然攀登自然哲学和理论物理学的高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生以耄耋之年,精进不已,奋笔疾书,结撰专著《经室学术文集》《中国古代史论》《绎史斋学术文集》《清儒学案新编》《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墨经数理研究》《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哲学与科学——自然哲学续编》《杨向奎学术文选》,主持编纂《中国屯垦史》《百年学案》等15部,论文余篇,以及《熵和引力》《论时间、空间》等多篇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论文。环顾四海,古往今来,皆属罕见。这些论著的出版,进一步确立了杨向老学界大师的不朽地位。

杨向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先生的治学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多次强调、并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的学生说:“研究社会科学,一定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必须懂得自然辩证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再学习有关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然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当然,相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学者不相信这种哲学、这种方法,所以他们在研究自然科学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可克服的难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并不承认自己成就的取得是运用了自然辩证法,但他们成就的获得,往往是、或者是他们的方法符合自然辩证法,如果完全违背自然辩证法,就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实际上,这些话语一直在杨向老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中身体力行着。除了以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外,先生还形成了研究方法中的四重证,即将文献资料、金文和甲骨文、民俗调查和历史档案有机、完整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在其著作中不断有新观点、新资料出现。

本文仅对杨向老在山大十年(-)的科研成就作一概述,希望能达到一隅窥全豹之目的。

杨向老自年来到山东大学后,先在该校中文系教书,并任系主任,以后又改任历史系主任,直至年奉调离开山大。十年间,始终在教学第一线上奔波,教学之余,主要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思想,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为其历史学一代宗师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在先生一生的学术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分期的历史

杨向老与旧型的历史学家不同的是,早在解放前就已接触了唯物史观,解放后又十分自觉而认真地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成为中国史学界中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学术问题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史学界中获得学术成果最大、最多的学者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史学界掀起了有关西周社会性质的辩论,并由此出现了一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由于对唯物史观认识程度的不同,得出的看法大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有鉴于此,杨向老先后发表了《学习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学说》《读〈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问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学习笔记》《有关中国古史分期的若干问题》《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商榷》《从〈周礼〉推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理论文章,力图运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分期问题。

1.杨向老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理论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其内部如何分期?对于这场大讨论中这一关键问题,杨向老一再强调,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论述,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时,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