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那迎风招展的旗帜下,站着两个士兵
图片来源:《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
战士跟随军旗行进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旅”,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旅”字上半部是一个“?yǎn”字,乃是上古旗帜的象形图象(古代的旗帜用野兽皮条或尾巴做成);右下部是两个人,表示氏族战士跟随军旗行进。金文则是在战车上插上一面大旗,兵士聚集在大旗的周围。小篆关似甲骨文,在大旗下有两个人(士兵),楷书的”旅“字发生形变,下部的两个人演变成上下结构的“旅”的本义为兵士的武装出行,也可视作军队的开拔,即“军旅、军队”的意思。由军队的出征之行,又引申为古代军队的编制,即军师旅团中的“旅”。《说文解字》曰:“旅,军之五百人为旅。”如《左传·哀公元年》:“有众一旅。”即有军队五百人。由军队的出征之行,又引申为在外旅行。但“旅”在古代通常表示许多人的结伴而行,如《礼记·曾子问》:“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其中的“旅”即结伴而行的意思。由旅行又引申出旅居之义。如“羁旅之臣”即表示寄居在外的臣子。由寄居之义又引申为旅客,如“商旅一词,表示出外经商的人;“行旅”则表示出行的人;“旅馆”则是行旅之人歇息之处。
古文释义
《说文》:军之五百人为旅。《书·大禹谟》:班师振旅。传:师入曰振旅,言整众。《诗·小雅》:我师我旅。笺:五百人为旅。《周礼·地官·小司徒》:五卒为旅。注:旅,五百人。
又《博雅》:旅。客也。《易·复卦》:商旅不行。
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诗·大雅》:于时庐旅。笺:庐舍其宾旅。《左传·庄二十二年》:羁旅之臣。注:旅,客也。
又《书·禹贡》:蔡蒙旅平。传:祭山曰旅。《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注:大旅上帝祭于圜丘。国有故而祭,亦曰旅。
又《书·牧誓》:亚旅。传:亚,次也。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左传·文十五年》:请承命于亚旅。注:亚旅,上大夫也。
又《书·旅獒》:西旅底贡厥獒。传:西戎之长。
又《诗·小雅》:旅力方刚。传:旅,众也。《仪礼·士冠礼》:旅占卒。注:旅,众也。
又《诗·小雅》:肴核惟旅。传:旅,陈也。
又《诗·周颂》:侯亚侯旅。传:旅,子弟也。
又《周礼·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征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注:旅辟下士也。
又《周礼·地官·司徒》:旅师。注:旅,犹处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权其上旅,与其下旅。注:上旅谓要以上,下旅谓要以下。疏:谓札叶为旅者,以札众多,故言旅。
又《仪礼·乡饮酒礼》: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注:旅,序也。
又《礼·郊特牲》:台门而旅树。注:旅,道也。
又《礼·乐记》:进旅退旅。注:旅,犹俱也。
又《后汉·光武纪》:至是野谷旅生。注:不因播种而生,故曰旅。今字作稆,音吕。古字通。
又姓。《前汉·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又《集韵》:凌如切,音胪。陈也。
转载自汉字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