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丨袁晶靖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考述

本期史学前沿栏目推送姑苏科技大学史册学系袁晶靖讲师的新做《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考述》。本文原载于《华夏文籍与文明》年第2期,感激袁晶靖教员受权公布。

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考述

择要

本文引见明朝王志长所撰《周礼注疏删翼》的版本处境、编辑方法,商议王氏的《周礼》学心思,并观察与该书亲近相干的两部竹素,解释《删翼》曾在清朝不同条理的学者中流传,影响局限远及越南,是那时罕见罕用的《周礼》读本。《周礼注疏删翼》的遍及,亦可阐明明清经学的连接性,或有益至古人从头了解清朝学术之渊源。

关键词

王志长周礼注疏

学者对明朝经学,一直有“空疏”“衰落”之评估。自顾炎武以来,[1]明人学术便不为清人关心。《明史》谓明朝学术,“经学非汉、唐之精专,性理袭宋、元之残余”,[2]皮锡瑞更将其视为经学积衰之甚。[3]因而明朝经学在学术史上的身分几成定论,虽有梅鷟《尚书考异》、陈第《毛诗古音考》遭到确定,但也被觉得是惯例,无奈挽救明人经学粗略阴毒的大伙征象。

清朝以来的学者中,惟刘师培、章太炎觉得明人学术有可取之处,近当代学术界受清人干流见解影响,对这短暂间的经学不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