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了如指掌rdquo的来

成语“了如指掌”的意思指对事物十分了解,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了”指了解、清楚;“指掌”是指着手掌的意思。

成语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佾”读yì,是行列的意思。“八佾”又作“八溢”或“八羽”,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为八行八列,故称其“八佾”。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谛”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祭奠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活动。

周朝的祭祖大典分为三类:第一,天子继位,在太庙举行的大祭,上自始祖下及历代祖先合祭;第二,天子、诸侯五年一次的大祭,高祖及高祖以上的神主祭于太庙(高祖以下分祭于本庙);第三,宗庙四时祭,每年夏季举行。

“禘之说”,意思是关于禘祭的规定。“说”是理论、道理、规定的意思。“斯”指后面的“掌”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孔子明明知道谛礼,为什么说不知道呢?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礼崩乐坏,在孔子心中周礼是最完美的,他积极投身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孔子认为,鲁国的禘祭违背了周礼,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孔子故意说不知道。

这样回答,似乎又心有不甘,孔子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理天下就容易了。意思是,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并不容易,需要下功夫了解问题、认识问题,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厚积薄发、事半功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