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刊礼尚往来十

周礼之棺椁制度

周礼指的就是周代的礼制。《周礼》曾将周代礼制概括为“言、凶、宾、军、嘉”五礼,即祭祀礼、丧葬礼、周天子与诸侯国之礼、协统天下各国之礼、万民相处之礼。从个人的饮食婚嫁,到国家的田猎征伐,无不蕴藏体现着周代礼仪。

周礼品种繁多,其中有一项是“棺椁制度”。文献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就是天子会有七层棺椁,诸侯有五重棺椁,大夫有三重棺椁,士只能有两层棺椁。“棺”是一层套一层的。“椁”就是在棺的外面,再搭起一个空间,椁外是填土。古人讲:“视死如生”,如果说棺象征的是卧室和床的话,椁就是古人住的房子。有时会发现仿木垒的墙,其实就是椁室的壁。

在等级森严的周朝,天子所用除贴身的内棺外,外面还套着四重外棺,一共五重。而每一层棺都有它特定的名称、最外面一层叫大棺,第二层叫属、这两层用梓木制作的,又统称梓棺或梓宫,第三层叫作迤或俾,是用椴木制作的。第四、五层是用水牛皮和犀牛皮制成的革棺(也有可能革棺只算一层,另有最内一层里棺)。诸侯以下由内至外递减,到了士这一阶层,就只能有一层大棺,不得用套棺了。

为什么要修建椁室呢?因为墓其实就是一个坑,主人葬进去之后是需要用填土把墓埋起来的。为了避免填土直接压在棺材上,高等级的贵族会在椁的外面,再用木头搭起一个方形的空间。贵重的小件随葬品,就随身地放到棺里,大件就放在外层木头搭建的椁室内。所以能用椁的墓,一般墓主人的等级都比较高。

根据《荀子-礼记》记载,二椁五棺这种丧葬制度,起源于周代。这种丧葬制度,比较复杂,在周朝时期,只有天子可以用,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些王侯将相等也开始沿用这种丧葬制度。这样的丧葬不仅复杂,而且花费众多,所以在古时候,普通的百姓家族是用不起这种丧葬制度的,只有王侯将相沿用了下来。

棺椁制度成为了荀子重礼的重要论据。然而墨子强烈反对厚葬。认为三代圣王之后,天下已经丧失了义。如果厚葬久丧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可以使危者安、乱者治,才是真正仁义的,若反之是不仁不义。不是孝子应做的事。

在以后的每一个朝代,统治者都会依据周礼,构建自己的官职和祭祀礼仪,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周礼》也成为每一个读书人必需掌握的书籍,时至今日,神州大地依然被称为“礼仪之邦”,而周礼中所描述的世界也是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文稿:郭艺坛

编辑:青青

审核:曹静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