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期

——野史纲目——

公元前年,周夷王举行诸侯大会,他命人点起火,将鼎中的水烧到沸腾。突然,士兵扛起齐国君主齐哀公,把他扔进了鼎中,只听声声惨叫,鼎中飘出一股奇异的味道。

在座的50多位诸侯突然目睹齐哀公吕不辰被“烹死”这一幕,简直目瞪口呆,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闻到古怪的味道,他们心中翻腾着各种不适,纷纷后悔前来参加这次诸侯大会。

知道内情的诸侯,将目光偷偷投向纪国国君纪炀侯,他正是这出惨剧的始作俑者。

一、弱势的周朝无力掌控诸侯国

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连同百姓,分别授予王族、贵族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成立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周王室。

《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吕尚的封国。后来姜子牙将其拆分成两个诸侯国--齐国、纪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齐国”最初的封地为如今的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纪国”位于如今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的寿光市。

周王朝汲取了商朝的“九世之乱”的教训,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周武王之后的六代天子都是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执行的。

周武王之后的第七代天子周懿王死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应该是太子燮继位。

没想到这次的继位竟然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周懿王的叔叔凭借在朝廷里的威望和权势,从太子燮的手中抢夺了王位,继位成为周孝王。

出现了这种不合礼制的情况,朝中的大臣竟然默认了,希望强势的周孝王能够挽回周朝的颓势,击退频繁入侵的蛮族。

没想到周孝王只做了五年的皇位,就突然死去了。

一直隐忍着的太子燮终于得到机会,趁机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成为周夷王。

周王室在继位上违背祖制,破坏了自身形象。

而周夷王在夺位战争中表现得十分软弱,周王室更加被各诸侯国鄙视。

因此,周夷王最初登基称帝时,如履薄冰,地位很不稳固。再加上周朝国力薄弱,他只能采取怀柔和示弱的策略来拉拢各个诸侯国。

周夷王二年,蜀国、纪国前来进贡。周夷王不顾“天子不应该下堂去接见诸侯”的礼制。亲自去迎接两国使臣。

这一举动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尊卑观念,皇帝的威信遭到蔑视。

一些诸侯国看到周王如此卑微,暗地里寻找机会脱离周朝的控制。

楚国率先无视周礼的存在,竟然开始不再进贡。周夷王虽然生气,面对强大的楚国,却不敢出言斥责,只能忍气吞声地默认了。

这样一来,更多的诸侯国不顾礼制,纷纷拒绝纳贡。

几年后,周夷王感觉自己的位置稳了,迫切想要恢复周王室的威望。

他试图控制诸侯,可是,先拿哪个诸侯开刀呢?

这时候,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打了个小报告。

二、周王为何烹死齐国国君?纪国逃不了干系

纪国和齐国接壤,最初两国关系融洽。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因为边界部分土地归属权的纷争,摩擦越来越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纪炀侯在周夷王面前,陈述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的种种不臣之心。

1、齐哀公连续两年不向周朝进贡。

他经常对外说,自己是姜子牙的第五代孙子,而周夷王是周武王的第八代孙子。按照辈分来排,他是周夷王的长辈,长辈不必向后辈行礼,因此他不用去朝贡。

2、齐哀公四处攻打周围小国,领土扩大了几倍,直接无视周朝的权威。引得其他诸侯纷纷效仿。

3、齐哀公偷偷设立祭天的天坛。根据周朝的礼制,只有天子才有祭天的权力,诸侯只能祭祀祖先。齐国修建天坛,实在是有不轨之心。

周夷王听了纪炀侯的悄悄话,为了试验齐哀公是不是忠心,他谎称病重,准备考验一下各个诸侯对周朝的态度。

一些诸侯上门拜访了周夷王,也有一些诸侯安排人员送上礼物和慰问,以示忠诚。

可是,齐哀公却没有一点表示,毫不关心。这让周夷王非常生气,准备采取行动,消除异心,杀鸡儆猴。

于是,周夷王发起诸侯大会,邀请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来到周王室觐见天子,共商周朝发展大计。

尽管当时各国诸侯各有异心,表面上却依然遵守周朝礼制,周天子的号令不能不从。他们纷纷从各国启程,去参加这样盛大的会议。

齐哀公也不例外,长途跋涉来到会议地点。

会议当天,诸侯们进入朝堂,发现里面立了一口大鼎,熊熊的炉火将大鼎中的水烧得沸腾起来。

就在大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一群士兵冲向了齐哀公,拖着他就朝大鼎走去。

齐哀公一路呼号,周夷王命人大声历数了齐哀公的罪状。

不管齐哀公如何叫屈,周夷王命人将他扔进大鼎中。一阵惨呼声过去,奇怪的味道飘了出来。齐哀公就这样被活活煮死了。

诸侯们震惊不已,几乎呆若木鸡,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齐哀公去世后,周夷王指定齐哀公异母兄弟吕静为齐国国君,后来称为齐胡公。

《史记》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三、齐国的复仇

一国国君齐哀王的惨死对齐国人触动很大,被齐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对于齐胡公的上位,齐国人多有不满。

后来,齐哀公同母弟弟吕山率领党羽杀死齐胡公,将齐胡公之子驱逐出境,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因为齐哀公的惨死,齐国和纪国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

后来的每一代齐国国君都会复仇,只要有机会,就会发动对纪国的征伐。

当然,这样的复仇可能只是个借口,纪国挡住了齐国向东扩张的道路,是必然要被清除的障碍。

在齐国的威逼和利诱下,纪国无力抵抗。纪侯率领自己的宗族,向远方迁徙,纪国的疆土全部归于齐国。

公元前年,纪国被灭。此时,距离齐哀公被烹煮已经过了年。

此时,西周已经覆灭了20年。诸侯争霸、逐鹿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幕。

四、结束语

历史的舞台上,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无论是号令天下的帝王,还是雄霸一方的诸侯,都会在谢幕后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姜子牙曾经辅佐周武王,得到莫大的功赏。谁知道不过几十年,功臣的子孙就被残忍处死,令人唏嘘!

而曾经的兄弟国家反目成仇,如果姜子牙泉下有知,一定也是一声叹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