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论
关于考工记是设计史论中无法避免的一章节,关于考工记的东西你知道多少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考工记的文章。
全文字数字
10分钟慢慢品味
《考工记》系我国最早的工艺专著,作者佚名。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和经过,学术界说法不一,但大致上可以推断该书作于春秋,可能为齐人所作。据称《考工记》原无书名,西汉“少府”下设“考工室”一职,专主器械制作,《考工记》的得名盖出于此。
设计史论载入中...
关于《考工记》的版本通行情况,约略可分以下两种:
一、作为单篇被收入其它经书典籍。
其中较有名的为《周礼·冬官考工记》,相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之《冬官》篇阙如,遂补入“考工记”部分。后因《周礼》各种版本的增加,《考工记》之版本也随之增多,《十三经注疏》本就是较有名的一种。
二、以单行版本的形式出现。
这主要有南宋林希逸的《鬳斋考记解》、明末徐光启的《考工记解》及清时戴震的《考工记图》等等,其中以戴震的《考工记图》最为通行,戴本附图五十九幅,为世所推重。这里须强调指出的是,在《周礼》之《考工记》的各种版本系列中,现存最古的当属唐文宗开成二年()以楷书刻写的《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又称《开成石经》或《唐石经》。而戴震《考工记图》的版本也有多种通行,最初版本为清乾隆年间纪氏阅微草堂刻本,最近版本则为年商务印书馆本。
设计史论载入中...
今本《考工记》全文约七千一百余字,分上下两卷,俗谓春秋战国时期之官书,内容为“百工之事”。
其篇开首,叙述“百工之事”的缘由及特征。
嗣后,以主要篇幅,分别叙述古代官营手工业及私营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工种、作法及规制,凡三十二工。
其中可归纳为:
“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七工;
“攻金之工”,筑、冶、凫、栗、段、桃六工;
“攻皮之工”,函、鲍、、韦、裘五工;
“设色之工”,画、缋、钟、筐、?五工;
“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五工;
“搏埴之工”,陶、旊两工。
而原本中之“段氏”、“韦氏”、“裘氏”、“筐人”、“楖人”及“雕人”条文因已失阙,故仅有名目所存。另在“舆人为车”之条后又有“辀人为辀”条文衍出。《考工记》条文内容按其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阐述“轮人”、“舆人”、“辀人”和“车人”之工事的制车篇。
在这一部分,作者对木制马车的总体设计先作了介绍,进而在“轮人”、“舆人”和“辀人”条中,详尽地记载和描述了木车四种主要部件轮、盖、舆、辕的形制及规格。
作者对车轮的设计规范及制作工艺的阐述,对车轮质量的“规”、“萭”、“水”、“悬”、“量”、“权”六种检验方法的记载,基本上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手工艺技术水平。
文中对车之轮、盖、舆、辕等的工艺技术处理,介绍得具体而精炼,从用材的适时选择,到尺寸规格的匹配对应,从形制的细部加工,到制作中的检测调试都有详细的记述,其中不乏力学分析及物理惯性原理的形象描述。在“辀人”条文中,还有二十八宿的有关记述,据称这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记载。此外,在“车人”条文中,作者还对古农具耒和木制牛车形制、特点进行了描述,而且对“矩”、“宣”、“?”,“柯”、“磬折”等一整套当时工程技术上颇为实用的几何角度也有自己的定义。
二、阐述“筑氏”、“冶氏”、“桃氏”、“凫氏”、“栗氏”及“段氏”之工事的铜器铸造篇。
文中首先对“筑氏”、“冶氏”、“桃氏”、“凫氏”、“栗氏”及“段氏”所司之职作了初步介绍,如:筑氏掌管下齐(“齐”通“剂”,指铜、锡、铅等金属化合时的不同配比),冶氏掌管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造量器,段氏专制农具,桃氏专制兵刃等。在此基础上,文中对钟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杀矢及鉴燧等青铜器械的多金属合成配比作了介绍。据称这种对青铜合金的金属配比成分的介绍,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此外,本部分文字还以相当篇幅具体详尽地描述了各氏专营器械的作法和规制。如冶氏的杀矢、桃氏的剑、凫氏的钟及栗氏的量器等不一而足,唯有段氏农具的作法因年久而文字佚散。文中“栗氏”条对“铸金之状”即冶铸火候的描述及对标准量器——鬴的记载均十分值得注意。
三、阐述“弓人”、“矢人”、“冶氏”、“桃氏”、“庐人”、“函人”及“鲍人”等之工事的弓矢兵器、皮革护甲类制造篇。
文中首先针对“函人”制造的皮革甲胄,从材料构成及不同甲胄的使用年限,到甲胄的量裁缝制及作工品质等一一作了详细的描述。接着文中又对“鲍人”鞣治皮革的具体工艺手法作了细致描述,如对韦革鞣治中的色泽度、柔软度、齐整度、缝制水平及鞣治处理不当的结果等均有记载。再接下来,文中又对“人”皮鼓的尺寸、用材、区别、音调及具体作法作了描述。另有“韦氏”及“裘氏”的皮革工事作法的原文记载已佚散告阙。
四、阐述画缋之事及“钟氏”染羽、“?氏”练丝的篇章。
文中首先对颜色与四方的配定、与天地的对应及布采的次序、间色纹饰的命名等作了说明,对不同颜色的使用及各类纹饰象征的安排也有说明。对“钟氏”染羽的具体工艺也有记载。另有“筐人”条已失缺。在谈到“?氏”练丝时对具体的操作规程也作了细致的描述。(以上为上卷部分)
五、阐述“玉人”、“栉人”、“雕人”、“磬氏”之工事的篇章。
文中先后对“玉人”所制的各类玉石器具的名称、尺寸、形制及用途等一一作了介绍,其中包括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瑁、土圭、裸圭、琬圭、琰圭、璧羡、圭璧、璧琮、谷圭、大璋、中璋、边璋、玉案等。“栉人”、“雕人”条文已失阙。在“磬氏”条中,对磬(打击乐器)的尺寸、形制及音调清浊的把握进行了描述。
六、阐述“矢人”之工事的篇章。
在此篇中,主要对“矢人”所造的各种箭(如:鍭矢、杀矢、兵矢、田矢、茀氏等等)的规格、轻重配比、箭羽、箭镞等作了详尽介绍,此外还对箭材的选择、箭体运行的把握作了说明。
七、阐述“陶人”、“旊人”、“梓人”、“庐人”之工事的篇章。
文中对“陶人”制的甗、“旊人”制的簋、“梓人”制的筍虡饮器、侯(箭靶)及“庐人”制的庐器等从材料质地、尺寸规格、形制特征、光泽颜色、品质检测及具体用途、具体制作技法等一一作了记载和描述。
八、阐述“匠人”之工事的篇章。
具体地说,是反映中国古代早期建筑营作制度和营作方法的篇章。文中首先介绍了匠人建造城邑时的地理方位的勘探和确定,接着对匠人营建的王城的规模范围、门道设制、王宫布局、祖社位置、堂室排定、台基檐顶、正偏区分及高低等级等一一作了说明。文中还以相当篇幅介绍了匠人修筑的田地及城池之水道的规模和形制,记载了堤防、茅屋、瓦屋、仓库、宫墙等的营造方法。
九、阐述“车人”之工事的篇章。
文中首先描述了车人制作的耒(原始的掘土农具)的尺寸、形制及不同耒的细部处理方法。接着对车人所制的各种车(直辕牛车)的柯、毂、辐、轮牙、轮高、辕长、车轭等在尺规、形制上的区别和制作工艺作了介绍。
十、阐述“弓人”之工事的篇章。
文中以相当篇幅描述和记载了弓人制弓的全部详细过程。从原材料的适时选择、品质区别到弓之干、角、筋、胶、丝、漆的作用,从弓制作中的曲直把握、角筋处理到弓的软硬光泽、弹力强弱、变形条件等均有详细说明。此外,文中还对不同等级的人所匹配的弓作了介绍,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文中还以一定篇幅对制弓与用弓人的体形、意志、气质的相配关系作了较细致的说明。
十一、阐述“陶人”和“旊人”之工事的篇章。
文中介绍了陶人、旊人制作的甗、盆、甑、鬲、庾、簋、豆等的形制规格、制作工艺以及制陶工具“?”。据称此处的记载是先秦文献中最集中的陶瓷史料。(五到十一为下卷部分)
考工记》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考工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的最重要的文献”。
朱光潜先生则认为《考工记》是“研究中国美学史的重要资料”。(见《中国古代美学简介》)已故科学史家钱宝琮先生也曾经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见闻人军《考工记导读》)无疑《考工记》对于我国的古代科技史及古代艺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考工记》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就有人开始研究这一名著,当时的代表人物是郑玄,代表作为《周礼注》。
《周礼注》
到了魏晋至隋唐的时期,又出现了进一步研讨和点校《考工记》的人物和著作,如陆德明及其《经典释文》,贾公彦及其《周礼疏》等。
《经典释文》
《周礼疏》
及至宋元明时期,出现了王安石、林希逸、徐光启等代表人物及三本同名的《考工记解》。
《考工记解》
到了清代,对《考工记》的考据也颇见成效,出现了影响较大的戴震《考工记图》,而程瑶田的《考工创物小记》,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也有一定影响。
到了近现代时期,随着考古学、历史学及艺术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考工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很多学者,包括一些名家和大家(如郭沫若等)都专注于《考工记》的研究,诞生了一大批研究论文和研究著作,《考工记》文本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对《考工记》的研究还有待于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比如,对其作者、具体年代等等问题的研究就有待于深入。
完
……
设计史论资料册2.0
在淘宝上已经可以购买啦!
淘宝搜索
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店铺
店铺为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集赞30个
即可8折购买资料册2.0
设计史论考研群
设计史论翻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