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申候联络犬戎攻陷镐京,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公元前年,申候联络犬戎攻陷镐京,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于骊山,镐京宫城被洗劫一空,王城残破不堪,关中布满犬戎人,此时的镐京处于西北戎人的威胁之下。继位后的周平王把都城迁移至东都洛邑。
此后,周王室的中心统治力逐渐式微,到齐桓公,他单方面召集各诸侯发起葵丘会盟,周王室派人参加,春秋战国时代正式开始,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 霸主。因此,平王迁都洛邑也被认为是王室衰落的标志。表面看,迁都使为了躲避犬戎人的威胁,但平王真正的用意是这样吗?
申候讨伐周幽王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申后是封国申国候的女儿,最初他被立为太子。后来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又生子伯服,昏庸的周幽王竟然废嫡立庶,改立伯服为太子,废申后立褒姒为王后,还欲加害宜臼。在这种情况下,申后带着儿子宜臼逃亡娘家申国寻求庇护,了解情况后国丈申候大怒,决定武力教训昏庸的周幽王。于前年,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事实上周幽王也有什么抵抗能力。周幽王死后,各国诸侯拥立前太子姬宜臼继位,称周平王。
烽火戏诸侯东都洛邑
约前年,周武王姬发动牧野之战,打败殷商,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王都镐京由“丰镐”两部分组成,丰指丰京,在沣水西岸,是周室宗庙和苑囿的所在地,镐指镐京,在沣水东岸,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地方。此后,这种都城的规划结构便成为典范。经现代考古学鉴定,丰镐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由于西周的王城丰镐地理位置偏西,为了有效控制东方诸国,周武王决定在洛阳盆地伊水、洛水地区建立新都。出自何尊铭文的“宅兹中国”详细记载了周公营建新都成周(洛阳)的故事。但不幸的是,没过两年武王离世,营建新都的事宜由周公旦接手,到周成王五年才建成。东都建成后,周王室立即在成周驻军八万人,并且在明堂当中放置代表王权的九鼎,以震慑东方。所以,东都洛邑从一开始就是一座王城级别的城市,承担着西周加强对东方各诸侯国制衡的作用,这也为后来周平王迁都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迁都洛邑的实际原因
周幽王死后,郑、申、许、晋、等国拥立了平王,诛杀了褒姒和伯服派系。因此,周平王也有弑父的污点,合法性没有保障,并不能受到天下各诸侯国的拥戴。最明显的就是以鲁国为首的东方诸国,直至周平王去世,鲁国也没有去奔丧,政治态度十分明确。
当时镐京虽然被犬戎攻破,但各路勤王诸侯已经把他们打败,另外,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秦国被正式封为诸侯国,镇守西边的国土,西方安全已有足够的保障。因此,周平王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取得对东方的 统治,不难想象,从自身利益出发,周平王需要拉拢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周平王距离洛邑最近的晋、郑两国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中原大国, 备这种条件。郑国是西周最晚的一个分封国,郑国 任国君郑桓公是周厉王少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是周平王的爷爷),在宗亲血缘关系上最近;晋国地处汾水流域,这里是周先祖的发源地,周族西迁后仍有部分留守者,西周末期时,晋国已经发展为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出于宗法礼制,这里的臣民必定会效忠周平王。
《左传·隐公六年》周桓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所以,面对现实情况,周平王要想中兴周室,选择迁都洛邑,获取晋、郑两国的支持也是合理的。
东迁以后,平王无法重建持封建秩序的礼制规范,而且由于直接统治国土面积狭小、军力不强,也无力建立更强大的威权来制衡诸侯,所以最终无法摆脱朝政被强者把持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迁都的初衷构想归于破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点赞